俗話說得好,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水補。水作為生命之源,對於人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也不能保證時時刻刻都有水喝。比如,工作、學習的過程中,就會經常忘記喝水;夏天運動的時候,很難做到及時補充水分;晚上睡覺也有很多次被渴醒……
但是,人體對水缺乏的表現是極其敏感的,即使只有1%的水不足也會出現症狀。
缺水會造成什麽後果?如果脫水狀態持續較長時間,會使心血管、呼吸和體溫調節等系統受損。不論是否自願脫水,還是身體的內在環境因素,都會共同導致嚴重的水不足,從而使機體深部溫度升高,皮膚血液流動和出汗延遲。損害體溫調節功能,引起血循環滲透壓增高,細胞內液的水流向組織間液導致細胞內脫水,血液黏度增加,從而使心血管系統的負擔加重。
缺水時身體會發出哪些信號?身體缺水的信號會受到工作負荷情況、機體健康狀況、熱的耐受能力、周圍環境溫度和相對濕度的影響而出現不同程度的反應。水不僅是重要的營養素,也是構成機體含量最多的組成成分。人體中的水含量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比如,胎兒期的水含量達到90%,到中老年時期會遞減到60%,甚至50%。
一般在你感到口渴之前,身體就已經達到了1%的缺水或已經失去了相當於體重2%左右的水分。隨著機體失水量的增加,依次會出現從口渴到口幹、燥熱、壓抑、食欲減退,難以集中精力,頭疼、煩躁、困乏,較長時間無尿意或者尿液的顏色變深和氣味變濃等表現。如果失水情況持續,就會出現體溫升高,血壓下降,皮膚失去彈性,過度呼吸導致肢體末端麻木和麻刺感,甚至暈厥,嚴重時會引起死亡。
補水,每天喝多少才合適?人體內的水總是處於動態平衡狀態,攝入量基本等於排出量,變化幅度在1%~2%以內。一個體重65kg的輕體力成年人,通過皮膚蒸發、排尿等多種途徑,每日排出水的總量為2569ml。一般來說,一個健康成人每日應該補充2500ml左右的水。但是,我們所需的水,並不完全來自於飲水,還有日常飲食中的五榖雜糧、肉蛋奶、蔬果等,所以每日需從飲水中獲取約1500ml~1700ml的水。比如,飲水杯容量為200ml,則每天需飲約7~8杯。另外,在高溫天氣和運動、勞動強度大的情況下,還要增加1/3的補充水量
如何正確飲水?飲用白開水是最能補充人體水分的方式,或者用較淡的茶水替代部分白開水。但不能用含糖酒精飲料、濃茶、咖啡、奶茶、蘇打水等飲品代替水,這些飲品雖然可能暫時會減輕口渴的感覺,但很快就因增加尿量而加重缺水。
需注意,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不鼓勵一次性大量飲水,應養成口渴前少量多次飲水的習慣。尤其是在吃飯前,喝大量的水會沖淡胃液,影響消化和吸收。應適當增加飲水量,尤其在夏季等高溫、幹燥環境下,或運動量、工作強度大時,飲水量也需要相應地增加,同時補充一定量的礦物質(鹽分)。
值得注意的是,過量飲水會增加心臟、腎臟的負擔,重者造成人體水中毒;心血管病患者尤其注意不要在晚飯後、睡前集中過度飲水。
長者有時會因為機能退化,而未可察覺到身體需要,因此,子女可以定時定候提醒長者需要補充水份,而看護員/護理員/起居照顧員/保健員在照顧長者時,都會按長者的需要而提醒他們吸收水份,以免長者造成月脫水的情況。
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