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子女該如何預防?
父母患有高血壓、心梗等心腦血管疾病,子女也會患上這類疾病嗎?該如何預防?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腦梗塞、腦出血、心肌梗塞等心腦血管疾病的共同特點是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不是遺傳性疾病,這種疾病是可防可治的,只要我們認識到疾病的危險因素,預防各種危險因素就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而且越早預防,效果越好。
動脈粥樣硬化的十大可控危險因素:1、高血壓;2、高血糖;3、高脂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4、吸煙;5、缺乏運動;6、體重增加(肥胖);7、高纖維蛋白原血症;8、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9、心房顫動;10、睡眠呼吸暫停。
針對上述危險因素,採取一些針對性措施可以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 年齡在40-75歲的人群,應定期評估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 年齡在20-39歲的人群,至少每4-6年評估一次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
- 合理膳食:多食蔬菜、水果、豆類、堅果、全榖物等可以看到食物原本樣子的天然食才,少吃動物內臟等高膽固醇食物,少吃腌制食品,盡量不吃加工過的肉類食品,如香腸、臘腸、熏肉、罐頭等。
- 增加運動:每周累計2.5小時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累計1.5小時高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騎行、遊泳等。避免久坐。
- 控制體重:控制體重和腹圍有益於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
- 避免吸煙:吸煙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 控制血壓:控制血壓的前提是減肥、健康飲食、增加體力活動和戒煙戒酒,如果血壓仍高於130/80mmHg,建議服用藥物控制血壓在此範圍以下。
- 高脂血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必要時服用他汀類藥物。
- 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發生和發展深受飲食模式、體育鍛煉和體重的影響。建議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的適度強度的身體活動,在此基礎上服用藥物治療控制血糖在正常範圍內。
- 睡眠呼吸暫停(嚴重打鼾並伴有呼吸暫停):建議進行睡眠監測,採取適當的治療方式以保證呼吸道通暢。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腦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危險因素。
- 心房顫動:約20%的腦梗塞與心房顫動有關,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房顫並有效治療,可預防腦梗塞的發生,尤其是陣發性房顫更加容易發生腦梗塞。
- 心臟其他疾病也可能是心源性卒中的原因:心臟超聲檢查可以發現可能存在的潛在疾病。
- 阿司匹林不是常規藥物:只有存在多個危險因素的高風險人群且低出血風險的患者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
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