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捨離,如何說得鏗鏘,並做得馨香?

Post - Garbage
25 Mar, 2020

斷捨離,如何說得鏗鏘,並做得馨香?

懶於執拾,而易於囤物,是一般人皆有的隋性。而囤物在長者們的世界中更顯而易見,除了因為收拾東西對他們來說相對費神費力外,更因為長者的記憶隨年紀增長而衰退, 許多長者需要藉著眼前的物件去喚性年代久遠的回憶,又或許多物件見證著他們不同的成長經歷,又或節儉行為令長者不捨得,總括而言, 無論大與小,重要與否,不同物件對長者來說都好像有特別的意義,令他們珍而重之,而棄之不得。

然而,香港的蝸居難以容許長者儲存眾多物件, 稍有不慎,長者更因過份投入囤物而製造人見人怕的「垃圾屋」,究竟如何可以在懷緬過去和清理非必要的舊物取得一個合適的平衡,並同時可以實踐到應要的斷捨離?

1. 接受長者的囤物是有意義,但並非所有東西是必需

許多人會先否定長者的行為並加以批判,但這樣有機會引起長者的反感或增強其挫折感,另他們加以防備,而不願面對問題。 較適當的方式是先接受長者囤物有一定意義,其後細心解釋儘管如此,並非所有東西都有保存的價值,從中建立對等的信任,令長者可以放開心胸去接納意見。

2. 耐心解釋囤物後果,令長者認同清除多餘物件的重要性

當長者明白非所有東西有保存價值的同時, 也要讓長者了解囤物過多的後果, 除了容易令環境佈滿污垢,更引致許多昆蟲或招惹蟑螂外,若家中不幸發生電器斷路事件,雜物就容易引起大火,阻礙自己逃生之餘,更有機會釀及鄰舍。耐心解釋囤物帶來的問題和後果,增加逼切性去讓長者了解到處理囤物的重要性,從而鼓起勇氣動起手來。

3. 讓長者分別「會用到」和「還能用 」

有些長者會相對節儉,可能所有東西對他來說都有保留或珍藏價值,這時,便需要劃清明確的界線,讓長者明白物件「會用到」和「還能用 」的分別。最簡單的方法,可以詢問長者對上一次使用這個物件是甚麼時候,以兩年為一個界線, 若果物件已是比較陳舊並超過兩年未用,可以分辨為「還能用」類別,並從而處理掉。另外,也可把功能相似或用途相同的物件拿出來,然後建議長者二選其一。

4. 得到長者的同意,從一小部分動手起來,

家人必需在扔掉每一件物件前得到長者的肯受,才動手清理,這個共同的協議性會讓之後的處理過程更順暢。若果在沒有長者的同意下,先處理某些物件,可能會讓長者不滿,從而不願意繼續實行斷捨離的計劃。 若家中的囤積物已堆積如山,必需較長的清潔時間,為了讓長者更容易入手和有較高的行動力,建議先分階段和分範圍去協助長者清理多餘物件, 可以把清理計劃分作一星期按步驟處理,例如從較佔地方的大型物件開始, 好像家電或廚具等。若能安照計劃完成當天的清理事項,必需給予長者一定的肯定和讚賞, 當長者獲得一定的成功感後,會更樂意去處理多餘的物品。 

5. 持續提醒,恆之有效,無後顧之憂

有些壞習慣非一時三刻可以戒掉,即便已妥善清理家中雜物,長者可能在不久後又會囤物,家人需要持續提醒物件的非必要性和囤物的後果,讓長者避免重覆犯錯。而若果長者屢勸不改,又或到不能自控的地步, 家人可以尋求專業協助,以免因囤物問題而引致和長者關係惡化。

執拾需時,學習斷捨離更需時,與長者一起學起,從小部分開始動手,令到家中變得更整潔和馨香。